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来自一名参会者的超强学习笔记 | 益微论坛

益微青年 2019-07-27


这两天,我想我收获了很多,但最关键的收获是知道了还有这么多人在充满热忱地、不放弃地关注社会问题,使我在今年格外寒冷的北京冬日里终于充值了自己内心的理想主义。


文 | 刘雨晴

2017年西部阳光V行动火柴人队队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三在读


这周末参加了益微论坛,主题是“玩出未来的教育”。往返于东五环与西四环之间,早睡早起,收获颇丰,酌情(根据我懒不懒)分享一些笔记。


周六上午开幕式之后先是由臧道祥(Andy)和微笑图书室的徐峰分别进行了以“好玩让生活很有趣”和“游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



Andy分享了自己好玩的故事,带大家玩了几个简单的游戏,此处分享他号称有一千个游戏的小程序,瞅了一眼大概是破冰团建等各种场合必备。



徐峰老师的演讲大概回答了几个问题:


1.  游戏精神是什么?


可能是娱乐精神(用绘本故事做操、辩论),可能是冒险、探索精神(探索绘本作者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好奇、想象和体验。


2. 游戏阅读是什么?


游戏阅读=游戏*阅读而不是游戏+阅读。提出了游戏阅读的成长路径:从小时候阅读玩具书-游戏阅读-学习阅读-深度阅读-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


3. 让孩子爱上阅读最关键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让没书的孩子有书看,让有书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有协助能力的成人”发挥的作用。


爱上阅读需要“形神兼备”,形,可能是阅读环境、阅读相关人(成人、同伴)、阅读内容、阅读形式。神,则指的是游戏精神。成人需要自己需有游戏精神才能够在游戏阅读的过程中承担“有协助能力的成人”的角色。“好玩”、“会玩”的人更可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4. 教育的目的?


徐峰喜欢的教育的目的:使生命产生敏感,帮助人们获得自由——学习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人生的自由。正是在游戏中我们借助游戏规则得以帮助孩子建立自由的边界,“真正理解游戏精神的人才知道自由的边界”。


最后他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茶歇之后是聂爱军、秦家亮老师和海豚(沈旭)的分享。



聂学长演讲就开篇提出了一个让我很震惊的现象,中国每一年有大约960万高考考生,其中大概300万能考上三本及以上的学校。也就是说,“每年有600万学生,无论多努力都考不上三本”,他们中有300万可能会进入专科学校,另300万可能流向社会,总之极大可能会留在当地。而这些都是已经上了普通高中的学生,每一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55%左右。


学长分享了自己的R(reading)IS(service learning)E(experience learning)项目,并提出了他所认为的教育目标:培养青年成为“自发自为”的人。


方法总的来说是开展感悟、体验、探究式的学习,以“大阅读、大讨论、大写作”的阅读学习和“项目制”的社区服务为支撑,让青年不止是收获知识,而是在阅读中开始思考人的最终命运,在服务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使命感,享受到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提出“最好的德育是发生在服务的过程中,而最好的智育就是提高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


让人非常感兴趣的是提到的“培德书院”项目以及其他几个RISE项目的试点学校的运营情况,但能够让高中生只把高考作为一个“项目”去完成,相比于只看高考成绩,这种更看重培养服务能力和责任感培养的意识也很有价值。



秦老师是今年益微青年乡村夏令营项目点之一鲁能滕州希望小学的教导主任。


老师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提到夏令营很重要的一点作用是在留守情况严重的乡村,弥补了暑假这样一个安全事故高发期学校方面的缺位。在表现颇为紧张的演讲中老师表现了对今年夏令营管理上专业性的满意,介绍了夏令营结束以后的一些改变:早晨经典诵读、中午绘本阅读,课外带着孩子们跳营舞,做夏令营中的游戏。


这当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秦老师应该属于乡村教师中特别开明、心态年轻的那一拨,从他后面跟我们一起玩游戏、跳营舞等都能看出来。在我跟他私下的聊天中,他也表示具体的开展情况还是要取决于各班老师的支持力度,他所带的班级由于他自己非常支持,开展得也就比较好。同时他还表示孩子们普遍更喜欢玩游戏,夏令营在培养阅读习惯上的作用并不那么明显,但孩子找到快乐是最重要的。



海豚对我而言是五一集训的老熟人了,这次的分享主题是“会不会玩,教出不同”。重点仍然放在志愿者应该如何去“教”。


首先是心态上,要以一个“玩”的心态而不是“教”的心态。“很多时候孩子耍赖是在挑战你的边界,是为了试验在家里耍赖的方式是否有效,同时也是孩子跟你玩儿的一个游戏”,这时候陪他一起玩儿,逗闷子,比严词纠正、指点更好。


其次是永远注意眼神,愿者永远要记得用眼神里的热情和喜悦去勾孩子而不是用寒光试图去震住孩子。


第三和最后分别强调了身体语言和用示范代替重复规则的重要性。示范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被允许的。当一直强调规则时,孩子可能因为害怕做错而忧心忡忡,既觉得不好玩,也玩不好。而当志愿者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主动地更大幅度地伸展肢体时,孩子也能看到、体验到“伸展”,感受到“自己的肢体能怎么样”。


Ps:每次海豚的分享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是她亲身经历的无数小故事,果然经历就是人最大的宝藏呜呜呜。



上午最后的活动是柚子与心和公益基金会(益微青年资方)秘书长伍松老师的对话屋。


伍松老师首先强调了坚持阅读的重要性,认为“人其实是生活在故事中的”,而通过阅读的“间接学习“的能力是智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关键。


对于“长期陪伴真的那么重要吗”这一颇具挑战性和话题性的问题,伍松老师认为“对教育而言,时间变量的重要性并不是天然有道理的”,并举了香港公立学校必须每年更换教师的制度作为例子,进一步提出“联结”、“灵性”、“以灵性为托底的对话”都比“陪伴”在孩子的成长中来得更重要。


最后伍松老师回答了乡村夏令营最大的受益者到底应该是孩子还是大学生的问题,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的理念相类比,认为大学生的收获是第一位的,很具启发性。


相关链接:伍松:我为何坚定地鼓励积极参与乡村夏令营的大学生志愿者?



周六下午论坛先是分成了五个体验分会场,分别是创造性儿童戏剧体验、奥尔夫音乐教育、音画梦想艺术课体验、阅读星球和优秀乡村夏令营课程体验。


我参加的是阅读星球。强子先是分享了关于游戏化的四个特征:自愿参与、目标、规则和反馈,并分享了阅读星球从1.0到3.0,从20个志愿者服务80个孩子到几个志愿者服务上百人的进阶之旅。(这一点我觉得跟后面要提到的玛丽斯特普项目主管王龙玺分享的通过将技艺分解成纯粹的体力劳动而提高服务的效率有一定的相通性,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而后开始了体验,阅读星球的基本设置是游戏者需要带着自己的“护照”,前往五个站台完成与阅读相关的任务,集齐五个任务贴纸,最终登陆阅读星球。(当天的通关奖励是一个小道具,据兔子说阅读星球一般会布置一些零食和绘本。)


在正式体验之前,每个人会拿到一张纸,一面是五个任务对应的贴任务贴纸的空白,一面是各个任务中需要完成的问题。


首先需要做一个小手工,这同时也是站点1的任务。将这张纸做成一本书的样子,打开的话事实上是一个通关记录册,在游戏过程中则充当“护照”。强子说这个“做书”的过程可以让觉得书很遥远、陌生的小朋友感受到做书很容易,书其实可以跟我们很亲近。



五个站台的任务贴纸有:做一本书、以喜欢的形式读一本绘本(默读或大声朗读)邀请他人为你读一本绘本、跟两位伙伴一起读一本绘本。而某些站点要拿到任务贴纸还会有挑战,例如绘本封面拼图和将拆散的乱序的绘本重新组装。


在活动结束的交流环节,跟我同组的小伙伴一致认为重组绘本是最有趣的,使人不得不去关注故事的逻辑和绘本的细节,同时享受这个过程。“书”上需要完成的问题也各有特色,画一个喜欢的角色/物件,写出印象深刻的画面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读的每一本书,都需要记录下书名、作者、出版社,体现对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意识引导。



最后的提问环节:


Q:游戏一定是结果导向,有胜负输赢的,如何在将阅读游戏化的过程中弱化结果?


A:结果在当下可能是重要的,但当我们回忆一件事情时,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体验更为重要。


Q:对高年级孩子绘本的挑选标准?


A:孩子喜欢绘本的原因不同,可能是因为封面好看、故事等等,应该让孩子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绘本。


还有一个问题我忘记了,但大致的意思是,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果内心自然有强烈的阅读愿望当然好,但并不那么容易,游戏化的过程是让孩子在内部动机不够的时候,通过收集任务贴纸、奖励、登上阅读星球的成就感等等为孩子创造大量促使他阅读的外部动机


最后的最后,强子推荐了四本书:《如何打造阅读环境》、《说来听听》、《幸福的种子》、《朗读手册》。



分会场体验结束以后是优秀乡村夏令营案例颁奖和总结环节,并发布了2017年西部阳光V行动评估报告。马利波女士在总结中提醒大家应当学习用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去做夏令营设计。项目评估则根据两周时间西部阳光V行动能给孩子、大学生带来什么这个问题而进行,具体从一般化测量、专业性、社会意义和公益性四个维度进行考量


看项目评估报告全文戳链接:震撼发布 | 2017年西部阳光V行动项目评估报告



周日上午由“益微青年说”开场,两米、李晶、Lancy分别分享了自己与益微青年、与教育公益的故事,三位分别见证了益微青年不同的时期,也分别处在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不同阶段,比较好的代表了“益微青年”。


分享内容比较煽情,就不提了,不过Lancy转向“一公斤盒子”,专注乡村教师支持,让人很惊喜。最后柚子对参与公益的总结有一碗好鸡汤,“甚至可能就是吹牛吹得时间久了。我跟学生吹‘我要把公益一辈子做下去’的时候,内心未必那么笃定,但话既然说出来了,就要去兑现,说着说着就成真了。”(大概是一种良性的自证预言)



接下来是由益微青年理事魏子波主持的,由资方三星代表史晓洁、大学生代表王馨然、大学生家长代表王馨然父亲、高校教师代表孙薇薇与小学校长代表任平共同参与的以“从乡村夏令营看青年成长”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魏子波提到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城市教育对孩子没有限制性的信念,从来不说‘如何去成为谁’。”



王馨然父亲看起来就是相当传统的家长,但对于女儿投身与乡村夏令营,也只是略带羞涩和紧张地说:“她喜欢”。


任平校长提到他们学校一共大概25位老师,都在城里买了房。平时这些老师,为了看好留守儿童,使自己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寒暑假于他们而言是弥补自己孩子的一个机会。因此乡村夏令营要想更好地与乡村教师联结可能是一个难点。


短暂的茶歇以后进行的是由北辰青年毛玉冰、玛丽斯特普王龙玺、银杏基金会林红分别带来的闪电演讲。



北辰青年是我早就听过的一个组织,做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记住了一句slogan“让成长回到它本来的模样”。



王龙玺从《苗翠花》中手工刺绣与机器生产、泰勒工作法和“一千零一夜”项目的成功讲起,提出:


1.社会要解决的是大规模人群的需求,从而个人的技艺再高也并不一定能带来相等同的社会价值,但是技艺可以被分解为纯粹的体力劳动去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标。


2.现代慈善的本质目标:弥补、保障社会发展过程导致的中某些细分群体结构性的权利缺失。举例,社会发展必然会有相对的先富和后富,这是结构性的问题,于是应当通过现代慈善来弥补“后富”的损失。在现代慈善这项事业上,“未来留给青年的时间很多,但给每个个体的时间不会很多”。


3.具体到“玩出未来的教育”上,“玩”只是方法学而不是本质的东西,本质上还是要实现慈善的使命。


个人的理解是,现代慈善的使命需要通过分解技艺得到更标准化、更具普适性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上面的“阅读星球”与他的观点有相通性,跟这个理念相通的还有玛丽斯特普的视频教学、“一公斤盒子”的各种寓教于乐的小盒子,都是在这个方向上的有益尝试。



林红老师的演讲非常动情,也非常动人,举了很多公益项目发起人的例子,认为这群人的特征就是,在政府和NGO都未注意到的时候,去提前发现、并尽力去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还要尽量地用创新的方式。


与前面王龙玺宏观的思考“大规模人群的需求”不同,林红分享的故事是以一个个人为基础的。以秦发源救助流动儿童为例,她说,中国有3400万流动儿童,但我们面对的永远不是3400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对于3400万这个数字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杯水车薪的,但如果一个人都没有又会怎么样?


整个分享过程赢得了数次自发的掌声,动情处老师自己也落下泪来。她所分享的故事,包括后来梁晓燕老师说到的,林红老师在前段时间北京事态最紧张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去了现场,只是因为“我得去看看,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我坐不住”。


发现一个问题便埋头解决一个问题,看到一个人有困难便埋头帮助一个人解决困难,体现出的是一种看起来似乎有些笨拙的善,但坚持下来,其实也正是菩萨之爱。



整个论坛的最后,是柚子与梁晓燕老师的来者杂谈环节。


总结来说,梁老师主要谈的其实是“选择”的问题。


首先是关于参与公益项目的选择。梁老师认为,现在各种名目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但参与公益其实并不一定有某种特定的方式,一件事情是否与公益相关,其实全看做事情的人,并举了帮助校园社区中的老人、职工等使用互联网有障碍的人群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为例子。强调发现、参与公益项目,重要的是要有“公益意识”,而“公益意识”本身就是“全人教育”的应有之意。


其次是关于是否全职做公益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接触到志愿公益项目后,会萌生未来全职做公益的念头。但老师举例说年轻人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家里负债吗”,“家庭情况如何”,“对自己的公益心有自信吗”,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先爱自己身边的人,先给自己几年时间去挑战、考验自己,同时也是了解自己。


不只是在经济等方面有压力的年轻人,家境比较殷实的年轻人也应该给自己时间,问问自己是不是以为公益有意思、有意义才追求。如果把选择的关键放在被赋予的外部意义与价值上,即便做了全职,也可能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受其困扰。


梁老师总结说,做全职公益可能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好的职业选择,但也正因为这样,选择的时间点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最好是5-7年的时间,去倾听自己的内心。



整个论坛的记录到这里就结束了。


周六上午一开始,Andy让所有人在纸上写下自己想在论坛上收获的东西,然后做成纸飞机,我写的两个字是“启发”。这两天,我想我收获了很多,但最关键的收获是知道了还有这么多人在充满热忱地、不放弃地关注社会困难的问题,使我在今年格外寒冷的北京冬日里终于充值了自己内心的理想主义。


感谢,共勉。



  转自微信公众号 晏如 

文:刘雨晴

编辑:哈仔


//第三届益微论坛详情//

益微论坛直播回放大集锦 | 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精彩瞬间啦!

第三届益微论坛&EV五周年图片大赏 | 内附史上最萌摄像师

你见过表演“TOM猫”的小年糕吗?| 益微论坛当日播报

第三届益微论坛破冰趴&乡村夏令营共识汇大回顾!

不一样的北京游玩攻略 | 益微论坛

小年糕的爱心贴士 | 论坛衣食住行不用愁

第三届益微论坛嘉宾“剧透”抢先看

“长大了以后,总感觉生活越来越没劲儿。”

2017乡村夏令营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出炉啦!| 益微论坛

不管多晚,都应该被看到的优秀|乡村夏令营优秀案例补评


//第二届益微论坛演讲回顾//

梁晓燕:孩子们真正需要被点燃的是什么?

伍松:教育需要“专业”吗? | 益微论坛闭幕式演讲

贺永强:把爷爷奶奶带进夏令营 | 益微论坛

王雄:营地教育的独特价值 | 益微论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讲全文

(附开幕式惊艳舞蹈《种子》)

石鹏程:乡村夏令营,让中国的教育更美

王文:“每一次的拉扯”都会让我们不一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